這是壹個有點傳奇色彩的老人,在39年的教師生涯裏,發明十余種教學演示模型,其中重力型多功能震動儀通過國家教委鑒定和國家專利;59歲時,發明袖珍式頸椎牽引器,再次獲得國家專利……他就是84歲的陳祖驥,退休後,他用生活中常見的塑料瓶、木板、鐵絲等人們眼中的廢品自制“神舟飛船”、“嫦娥衛星”等40多件科普儀器,來往穿梭於島城各學校間義務科普。去年,他還參加了央視節目呼籲更多人關註科普。 數項發明獲國家專利 樺勝工業 5月9日,記者來到八大湖街道泰州路社區陳祖驥家裏,剛壹進門就看到了掛在門框上的袖珍式頸椎牽引器。這個牽引器由壹個彈簧秤牽引著脖套,折疊起來只有巴掌大,84歲的陳祖驥告訴記者,這項發明是在他退休前壹年,1993年發明的,同年11月,這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。 陳祖驥獲得的國家專利可不止壹項,2000年,他發明的“護椎保健枕頭”也獲得了壹項國家專利。除此之外,他還有陰陽帶、袋裝衛生架、牙冠成型縮頸器等各種新發明。而這壹切,用陳祖驥自己的話說,“我的動手能力比較強。” 樺勝水壺工廠 84歲的陳祖驥曾是青島大學的高級實驗師,教物理學專業的實驗課。在他的觀念裏,學物理就得要做實驗、做演示,不管是力學、光學還是電學、熱學,他都會在課堂上進行實驗,但學校並非每個實驗都有相應的道具,於是,陳祖驥開始自制儀器。在39年的教師生涯裏,他發明了十余種教學演示模型,其中,他最為得意的是1986年發明的“重力型多功能震動儀”,這壹發明通過了國家教委鑒定和國家專利,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,並屢次在全國會議上演示均獲得極好的評價。 自制40多件儀器助力科普 在陳祖驥心裏,科普教育非常重要,而且他認為“科普教育的對象是全民。”但面對不同的群體,如何用通俗、生動又形象的方式表達科學是首先要解決的。退休後的陳祖驥壹邊進行著發明,壹邊發表科普論文,同時又不斷思索著科普的有效方式。終於,在2006年,他找到了靈感。當時,陳祖驥在五四廣場散步,發現地面上擺放了20多個科學儀器。原來,“山東省科協科普大篷車”正在這裏舉辦科普展覽活動,用壹些專業儀器演示物理原理,引來很多人圍觀,“當時我真是大開眼界,同時又眼前壹亮,覺得這種活潑的形式不正是我想要的嗎。”就這樣,懷揣著科普夢,陳祖驥決定行動起來。 說幹就幹,接下來,陳祖驥閉門謝客,找來塑料瓶、木板、鐵絲等各種材料,開始動手制作。為了做壹些架子,他還買了各種工具,又是砍又是鋸的。忙起來的時候,飯忘記吃,水忘記喝……辛苦幹了壹年多,陳祖驥終於做成了40多件科普儀器,涉及天文、物理、地理等多個學科。 義務講座壹講就是10年 除了40多件科普表演儀器,陳祖驥還發明了50多件生活小發明和小竅門。演示儀器做完了,如何讓它們發揮作用呢?參照“山東省科協科普大篷車”,陳祖驥將自己的演示命名為“夕陽紅科普大篷車”,從2007年開始,他就主動打電話找到學校、街道及相關部門,要給中小學生和市民做科普義務講解員,但剛開始時屢屢碰壁。後來,他便主動到學校去聯系,2008年,在鎮江路小學,他開始了他第壹次科普演示講座。 “活潑、有趣、生動”是陳祖驥在科學實驗活動中最突出的風格,也是學生們最喜歡他的地方。為了讓原本枯燥的實驗變得活潑,陳祖驥別出心裁,為自己的實驗起了通俗形象的名字,並在實驗過程中不斷邀請學生進行現場互動。他詼諧的風格總能引得臺下笑聲壹片,每每活動結束,聽眾們意猶未盡。“第壹次進小學做講座,我連著講了六場,孩子們全都跑過來要簽名、要手機號碼、要QQ號,聽完了就是不肯走。”陳祖驥笑著說道。 從2008年至今,義務講座10年間,陳祖驥帶著他的“夕陽紅科普大篷車”走進100多個單位,其中大多數為中小學校,演講了150多場報告,範圍不光遍布青島各區市,今年3月份他還去濰坊的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基地舉辦過講座。 上央視呼籲關註科普 從2008年開始,找他去做講座的學校多了起來,他也成了個大忙人,有時壹周好幾個學校邀請他去講座。“之前的壹所中學,有上千人壹起在操場上聽講座,氣氛非常活躍。”陳祖驥說,看著學生們對科普知識的渴望,讓他覺得應該將科普之路繼續走下去。 而為了呼籲更多人關註、重視科普,陳祖驥於去年參加了央視的《越戰越勇》欄目。他坦言,參加這壹節目首先是“要讓人們知道‘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,而且可以做得很好。”而最重要的,是他要通過這個平臺呼籲大家都來重視科普工作,“因為這個工作實在太重要了。”對於他來說,名次並不重要,能借這壹平臺宣傳科普是他的最大願望。另外,作為壹名退休教師,他還特別呼籲從科技和教育工作中退下來的人都來參加科普工作,“咱們做科普最合適,國家和人民把咱們培養成才,我們又經過自己的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,難道忍心因退休就把它爛在肚子裏嗎?難道這不是壹種資源的浪費嗎?我們應該盡自已的能力繼續發揮余熱。”陳祖驥堅定地說道。 |